Wednesday, August 26, 2009

台灣實習 Day 53

《刺陵》的Foley簡直有做不盡的感覺,今天繼續做。

今天是小伊的課,其實她沒有特別教我們甚麼了,她我們看了一部由台灣人在美國拍的短片,內容其實有點像《孤兒怨》,因為取景在美國,所以聲音設計上也有一定的困難,環境音一定不能隨便加上台灣的東西,那便要堆堆砌砌,組織一個屬於那裡的環境,還有因為拍的時候,攝影機也是嘈得很,所以現場收音一點也不好,除雜音的工作也做了很久,亦因為沒有可能要演員從美國來台灣錄ADR,所以只能用現場收回來的聲音。

一直談一直談,上課變成了聊天,原來小伊很喜歡看恐怖片,一方面是娛樂,一方面是做功課,她也覺得如果入場看恐怖片,沒有被嚇到是很浪費金錢,同場的幾位實習生也很同意,但同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「貼錢買難受」,他們曾試過看過恐怖片後,三天也睡得不好。他們也認為日本和泰國的恐怖片是一流的。

下課後,吃了些由一個壓片商送來,由台灣菸酒出產的紅麴養生薄餅,很好吃,就帶這個回香港做手信好了,然後又談起台灣土產飯鍋﹣大同飯鍋,大家也讚好,因為一個可用上十幾年,我很想帶一個三人的小飯鍋回香港,因為他們說放甚麼進去也能煮,如果我七月就知道有這東西,可能一早便買了(但其實來台後,每晚回家也要洗衣服、打掃,應該也沒有閒情逸致做飯)。

關於這個飯鍋,有一個很好笑的故事。據工作室的同事們說,這裡的學生如要出國,一定會帶備一個大同飯鍋。有一天,一個同學因為怕飯鍋會撞壞,沒有把它寄存,他便拿著一個裝著飯鍋,四四方方的盒子上飛機,一個外國人看到這位同學,帶點哀傷問他道:「這是你的親人嗎?」

今天是小伊最後一課,感謝她在這兩個月來對我們的指導。

Tuesday, August 25, 2009

台灣實習 Day 52

這個月,工作室不斷在兩部電影中糾纏,一為《刺陵》,二為《如夢》,前者多foley為正常事,後者則要為此片製作ME帶,所以我們幫忙做Foley,來來去去都是這兩部電影。

最後一課書瑤的課,她給我介紹nuendo。因為工作室有兩套系統﹣nuendo和fairlight,如果兩套系統要互相傳送資料,就要用到信號轉換的介面,就是甚麼DA88, 98 (TDIF)、SPDIF、ADAT和AES/EBU,工作室用了MOTU的的音效卡,而nuendo和fairlight之間就是以ADAT去作連繫。

今天的戲肉是NTSC 29.97 drop frame和non-drop frame之間的分別。其實聽完都是一頭煙,基本上就是Film要到電視播或改做video,制式上的問題。首先大家要明白它的原理,就要先理解NTSC , PAL, SECAM等等的制式,其實等如一些量度video spped的單位,現在只談NTSC(因為台灣是NTSC,所以他們會比較了解),NTSC在黑白的年代,其實本身是去到30格的,但當轉為彩色時,基於一些電子或物理的原因,就拖慢到29.97格,所以video的長度,和實際的時間便會出現1/1000的分別,下面有一個從網上找來的例子:

Frame Rate 29.97 和 30之間有99.9%的差別,即是29.97比30慢了0.1% (1/1000)
  29.97 fps / 30 fps = o.999 (99.9%)  
  100 - o.999 = o.1% = 1/1000

相對地,30 fps比29.97 fds快了0.1% (1/1000) 
  30fps / 29.97fps = 1.001 (100.1%)

一小時30fps實在是有108,000個frames:
  30fps x 3600 sec = 108,000 frames

但如果用29.97fps去playback一條有108,000個frame的片子,就會長過一小時
  108,000 frames / 29.97 fps = 3603.6 sec = 1 hours 3.6 sec

3.6秒,即是多了108格。
  3.6 sec x 30 fps =108 frames

大家又可以再計數,108,000格在29.97 fps時多了108格,就是多了1/1000,數學是不是很奇妙呢?所以我由小到大都不想和它做朋友。

計了一大輪數,其實大家只要知道,因為在電視上播放會用上NTSC drop frame的制式,因為電視播放的時間很寶貴,一分鐘就是一分鐘,所以必須將畫面調整和實際時間一模一樣,而NTSC drop frame就是timecode在兩分鐘、四分鐘、六分鐘和八分鐘出現00:01:59:29跳到00:02:00:02,timecode消掉一格的情況,注意,畫面是沒有少的,它只是drop掉了代表那一格的timecode,寫到這裡,我也發覺自己不是真的很清楚。

到聲音的方面,老師今天也解釋了一點,其實用任何制式也好,對聲音也沒有影響,因為聲音沒有一格格可言,只要你說我要24fps的聲音,我們就計算好長度和你配合,就像量度長度的厘米、呎寸,只是單位上的分別,但實際長度是不會變的。

一跳便跳到老師的課,今天他有空跟我們談,除了剛才NTSC的迷團,我今日問了如果要為小朋友錄ADR,有甚麼技巧,老師說小朋友很會模仿,可以試著引導他去跟我們說話,我們要記好我們想要的對白、語氣和狀態等,讓小朋友跟著我們一句一句試,試到合心意便可,而且要小朋友配合基本上是沒可能的,順著他們去做反而比硬要他做來得好。不說不知,原來《一一》最後洋洋讀信給婆婆聽,是ADR來的!

另外,工作室的資料備份實在很完善,他們每成一部片子,工作檔都會全留下,而且有清楚記錄,亦會把檔案的連結全部localize,所以每部電影要再混音是可以的,也不會有檔案遺失的情況。

今天因為談了不少複雜的東西,所以我忘了一點談話內容了,若記起便另行記錄。

今晚就是記起前幾天問題,就是替阿soak問,之前他來台灣跟我說,他覺得老師以往的作品空間感較好,他較喜歡。老師說這所謂空間感,其實可能是雜音而已,有些人會喜歡,有些人則覺得嘈雜,但隨著降噪技術的提升,老師是主張要把雜音盡量消去,才能突顯對白音效等等,雜音有時的確會很騷擾的。

http://teched.vt.edu/gcc/HTML/VirtualTextbook/PDFs/AdobeTutorialsPDFs/Premiere/PremiereTimecode.pdf
這是有關NTSC drop frame與non drop frame的資料,來自adobe premiere的,網上許多資料是錯的,但這個應雖不中,但不遠矣。

今天是書瑤最後一課,在此感謝她兩個月來的指導。

台灣實習 Day 51

進入台灣實習最後一星期,不經不覺,第五十一日了。

一如以往,我們所謂實習,都真的沒有甚麼事情做,但我們已經練習到沒事幹也不必不好意思,四處看看、找書看、望著sound cart發呆、坐在同事們背後估計他正在做甚麼,有時無聊也是一個好好的學習機會,但也有時候,會不知不覺睡著了,這算是甚麼實習啊?

如是者又到了今天上課時間,是郭哥最後一課,原以為他今天外出拍廣告,今天的課要取消,但他下午三時左右便回到工作室,放下器材稍事歇息,便立刻跟我們上現場收音的課。

舉boom桿算是收音的必修課,哈,其實說的東西也和之前重覆了一點點,就是舉boom桿一定要學懂懶,不能找出一個讓自己舒服的姿勢和位置,一定會收得不好,舉boom桿也有一定技巧,就是不要讓自己太多動作,太多動作易生雜音,除了裝shotgun的位置有避震器,也要讓自己成為避震器一樣,但凡有動作一定要像給予緩衝般,不能硬生生的移動boom桿,也要和演員保持平均距離,這樣才能使收回來的音量平均。

至於用到mini mic,工作室大部份用的是Sanken COS-11 mini mic,工作室為這種mic特別買了一種hook,很好用的,不用大力膠帶便能穩固的掛在衣服上,學校其實也有這種mic,強烈推介學校引入這設備。裝mini mic,之前也有提及,最好是裝在心口位置,太近頸的話,下巴便有可能阻礙收音,而如果沒有工作室那種hook,要用到大力膠帶,郭哥建議不必像我們要弄一個三角形去裝mic,因為三角形很容易顯現在衣服上,簡簡單單用一小條大力膠帶黏緊便可,同樣地,以上一切也要看情況而定,不能「一本通書睇到老」。

今天還有機會讓我們模擬在不足夠track之下,如何即場混音。這次是第一次用到Aaton Cantar X去試收音,這台機器有一好處,fader是推拉的,不像我們sound device是要扭的,所以要即場混音也會較容易,工作室的習慣是track 1留給shotgun,而我們就是要把兩支mini mic的聲音混在同一軌上,當然是很困難,因為即場混音等於要在現場做cross fade,我們幾個也犯著同樣錯誤,就是等到差不多有聲音才推fader,其實即場cross fade就好像我們TV導演比cue一樣,on cam 1,cam2 ready,on cam 2, cam 1 ready。每on一支mic另一支mic就要準備著,也不用因為一支mic沒有聲音而把fader拉到最底,因為我們不是要一支mic完全沒有聲音,而是要交替順暢,音量平均。

每次聽郭哥的課也好像很有得著,但實在要試過才知道自己真正了解幾多。郭哥每次總是如數家珍的分享經驗,總覺得很厲害,一方面有經驗,又能有條理清楚向別人分享,正因為這是最後一課,我也多問一點點,就是benny想知的問題,就是侯孝賢導演的《海上花》,我最近也買了DVD看了一遍,一場一鏡群戲是怎樣收音。戲中有很多場次都是圍坐的飲酒作樂,這是老師當錄音師,郭哥跟小朱當收音助理,郭哥說其實這些場次都是有兩個boom man,一人收一部份(其實可以理解為把桌子分半,一人收一半),這因為枱上總有一盞燈,boom桿是不可以橫越的,而侯導的戲出了名是任由演員發揮,所以收音時要很留心,但話雖沒有特別安排對白,每場總會有他們重點,比如梁朝偉跟劉嘉玲要說幾句特定的對白,那便可事先為他們裝mini mic,所以事先了解該場戲拍甚麼是很重要。而另外雖然是一場一鏡,但因為全都是熱鬧的場景,這反而更有利收音,因為雜音可以熱鬧蓋過,相反就很麻煩了。

有實習同學也問了如何收風聲的問題,其實所謂風的聲音,都不是風聲,即是風吹到樹葉、草地,強風穿過物件引起的呼呼聲,那才是我們理解的風聲,所以應是沒有人拿mic去迎著風收音,收回到的多只是一些風拍打mic的聲音,所以我們應該要收一些讓人感到風的強度的聲音,正如剛少說的樹葉吹動的聲音,就是一個例子。

另外也有同學問到,如果現場遇到聲音反向的問題,要如何處理,其實這對我來說是很新的概念,之前小草也有提過這點,就是因為兩個mic一起收音的時間,角度問題,聲音會變得單薄甚至被互相抵消了,這是可以救的,就是回來後期是,把兩個聲音輕輕前後移,就可以解決,隨聽覺外,從波形也可以看到。

最後一課郭哥的課完結了,在這裡感謝他這兩個月來的指導。

今天有一件事很有趣,話說今天有一張光碟要送到光復南路,雅寧好像忘記了光復南路的位置,在另一旁的老師則說她好像不是由小到大生活台北的孩子,光復南路那麼有名也不知道,在旁的小草則「哦」了一聲(意謂裝知道的一聲),老師輕輕打了一下小草,然後說:「光復北路的另一頭便是光復南路。」說了等於沒說,很是融洽的氣氛。

Monday, August 24, 2009

再暫停一會

因為將要回港,這幾天都忙於幹些無謂事(即是幫誰買些甚麼之類的雜事),還有到處走走,今天我把整條迪化街行完了,即是由台北車站行到去圓山,真的有點累,雖然還可以出post,但質素一定很不好,還是讓我再組織組織吧,見諒。

Wednesday, August 19, 2009

台灣實習 Day 45

郭哥曰:「聽說有一天,陽陽帶著一隻魚狗去到刺陵,說了三十六個故事,碰巧那天是台北星期天。」一句話便概括了工作室最近有參與製作的電影。

今天沒有太多特別事,因為刺陵有很多Foley需要做,我們便略盡綿力幫忙,但今天我屢次吊boom不準,弄得郭哥也有點不耐煩,真的很不好意思,其實只是在室內對著他們做動作而已,亦因為很多次的不準確,心理質素奇差,所以很猶豫,惡性循環下,差不多每次吊boom也要郭哥提點,有點失敗的感覺。

今天上課的是書瑤,她真的有點累,因為她是負責刺陵,所以一開始他先著我們想想錄音的基本設備建構是怎樣, 然後便開始解釋一些技術上的知識,例如前級擴大機跟後級擴大機的功用,其實都是供電,但前級擴大機隨了會提供電源供應外,還有limiter的功能附帶,而後級擴大機則功能較為單一,只作供電。

還有就是sampling的圖解,x axis是frequency,代表了頻率,y axis是bit depth代表了音量,二者相交差就會形成waveform(波形),現時我們的取樣標準是24 bit(有時是16 bit),48kHz,二者數值越高,音質就越好,目前機器或會做到96kHz,但以DVD來說,最高也只是48kHz,所以不必用到96kHz。

Tuesday, August 18, 2009

台灣實習 Day 44

由我來台至今,已有五位香港來客,今天到第六位,就是阿soak。

他是從香港帶底片到台北影業沖印和過TC,所以今天我也從工作室出來去迎接他,但阿soak的班機延誤了(聽他說,是港龍的機位不足,把他送到國泰的班機去),我在他下榻的飯店附近等了約一個半小時他才到達,正因為他遲來了,就要放下行李立刻到台北影業去。

這次是我第二次去台北影業,之前一次因為計程車司機迷路,把我送到別處,今次便靠自己,和阿soak坐公車去。到達後放下底片,便要等今晚過TC,我便和阿soak到附近的賣場吃東西。我們一邊吃一邊談起近況,又知道了一些香港拍攝的情況,我也跟阿soak提到我在B3 sound組安排上的想法,很快便吃完飯,我又回到工作室,而阿soak則到信義誠品逛。

今天上課的是郭哥,他重覆講解呎數的計算,因為當天不是所有實習生在場,講解過後便是經驗分享的環節,總括而言,郭哥今次分享的要點是:不要輕易放棄收集聲音的機會,只要你要收,一定收到,收不到的理由都只是藉口。

課講了很久,所以我待在工作室不久便離開了,再到台北影業匯合阿soak,看到了學校拍的片段,我覺得實在是好壞參半,好的就是看上去正正常常,沒有失誤,壞就是它的相反,我跟阿soak也有同樣的感覺,就是小巴上的鏡頭,那輛小巴實在開得有夠慢,顯然是為了遷就機器所得的速度,但我不在其位,實在不宜多作判斷,只是第一個感覺而已。

完成TC都已是晚上九時,和阿soak回到飯店放下東西,便打算出台北車站吃晚飯,但想也沒有想過,晚上十時的台北車站一帶簡直是一片死寂,完全沒有吃的地方,便一邊朝向西門町的方向,一邊找吃的地方,結果真的要走到西門町才有。我們到了一間吃韓燒的店,其實跟香港的格局很類似,一邊燒可以一邊火鍋,但說實在,食物都不太好,特別是那個火鍋,韓燒則好一點,但很花時間才可以吃,我們也一起喝清酒,清酒沒有了變成啤酒,結果吃到一點才回去。

謝謝阿soak請客和那程計程車了。

台灣實習 Day 43

昨天去了基隆,今天又再去基隆,真是的......

事緣是這樣,原打算今早到暖暖的,但一睡便睡到十二點,預計會坐的火車一早已開走,只好像昨天一樣,吃過飯便在公車站隨意的上車,但在等的期間想到不如到金瓜石,便有了目標,等去金瓜石的公車,可惜天意弄人,到站的都滿客了,與其再等,不如順道滿足自己坐火車的願望,便上了公車到南港車站轉火車到瑞芳,但到達車站,仍然要等半小時,才有火車開住瑞芳。

就在火車上,收到卓翔的電話,原來他也沒有地方去,正欲與我前往九份,我突然想起達也正在九份,便打電話給他,他正在基隆與台灣朋友唱KTV,結果,就是我和卓翔到基隆與達匯合。

我因為正身在前往瑞芳的火車上,所以便直接去到瑞芳,在鎮上逛逛,便上公車到基隆去。到達基隆在火車站跟卓翔匯合,再步行到KTV找達。如是者便認識了達在台灣認識的朋友,我們一同前往廟口夜市(天啊!又是夜市!),吃了一個甚麼魚(火庚),炒麵和泡泡冰,基本上對於夜市的食物,我已沒有太大感覺,但還是吃了些,之後台灣的朋友便帶了我們去獅球嶺看基隆夜景,挺不錯的,再然後,便到了今天的重點。

我們從下山後,便坐客運回台北,再轉公車去到一個叫新莊的地方。去新莊幹啥?打棒球!

台灣的朋友帶了我們到棒球場,其實那裡有點像香港的保齡球場,有設備有棒有手套,只要走到球道便可以打,發球都是機器操作。我們三個都沒有打過,基本上要打中球也是一件難事,我們只有旁觀別人的動作,盡量試著打,但都是打不到,或是那個球擊中手上的棒而已,幸好每局只要十元台幣,所以打很多次也不用很花費,但我們始終沒有大太進步,打了四十五分鐘便離開了(對,是很快打完的),這次亦由台灣朋友請客了。